当前位置:首页>官网登录>正文

【爱奇艺】辽宁九门口长城:古关凌川映春秋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 韦德(中国)体育-伟大始于1946  更新时间:2024-09-30 05:38:07

  【中华古迹巡览】

  日报记者 刘勇 王鲁婧

  烟雨霏微,辽宁凌川沿幽径乘车缓行,门口及至长城脚下,长城眼前豁然开阔。古关于两座气势磅礴的映春山峰之间,八个梭形桥墩挺立于流水之中,辽宁凌川爱奇艺稳稳托起九座壮观的门口水门,秀丽雄伟。长城水门上方,古关一段长110米、映春宽23米、辽宁凌川高10米的门口贴吧城桥,横跨今辽宁省绥中县与河北省海港区的长城交界河——九江河,造就了一段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关“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这座城桥打破了历史上修筑长城“遇山不断,映春遇水而绝”的惯例。

辽宁九门口长城:古关凌川映春秋

辽宁九门口长城速写。日报记者 李娜绘

  放眼望去,九门口长城宛如一条巨龙,顺山势蜿蜒腾跃,南侧直冲老牛山绝壁之前,北侧逶迤延伸至锥子山,如一位威风凛凛的必应孤胆剑客,双臂高张,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胆识和勇气,坚定地驻守在这重山复水之间。

  明朝建造之初,由于城桥之下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古人匠心独运,在九座水门之间安装了巨型木门,枯水期关门防卫,洪水期开门泄洪,使九门口长城成为水利与军事两用的杰出建筑。岁月悠悠,如今木门早已随风而逝,只剩下修复后的道道横梁,横梁上方的城墙中央,遒劲有力的“一片石关”四字赫然入目。

辽宁九门口长城:古关凌川映春秋

九门口长城秋色。常亮摄

  何来此名?记者带着疑问俯首细观,水面之下,稳稳托起八座桥墩的,竟是一片铺展七千多平方米的河床。这片河床,是六百多年前由巨型条石铺就而成,条石间以银锭式铁扣紧密连接在一起,远远望去,宛如一整片巨石。正是这份鬼斧神工,赋予了此地“一片石”的称谓,而九门口长城,亦因此得名“一片石关”。

  自古关隘多战争,作为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之地,九门口长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在九门口遗址考古时才研究确认,明末清初著名的‘一片石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在此处大败李自成大将唐通率领的大顺军,随后清军由九门口入关,与吴三桂合击大顺军,李自成率军败走,自此一蹶不振。”曾主持九门口长城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冯永谦向记者说道,此役拉开了清军入关的序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辽宁九门口长城:古关凌川映春秋

蜿蜒在大山之中的九门口长城。常亮摄

  登上长城,当年金戈铁马的喧嚣早已随风远逝。然而长城之上军事防御设施的密集和完备仍然令人震撼。垛口、战台、哨楼、敌楼、烽火台等附属设施在此一应俱全。城桥两侧的露天方形围城底部还设有券洞、炮眼,建筑结构和火力配置与现代的碉堡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万里长城中独特的建筑结构。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九门口城桥内外两面墙体都为尖形设计。墙体平面呈梭形,关外一侧尖形墙体的正侧面均密布垛口,形成“点对点、无死角”的防御布局;而面向关内一侧,这墙体又化身为一道水利屏障,有效减缓了激流中夹带的碎石泥沙对城墙的冲击,起到分水减压的作用。如此精妙的设计,使人不得不叹服于古人的军事智慧与工程技艺之卓越。

辽宁九门口长城:古关凌川映春秋

九门口长城一角。李健鹏摄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002年,九门口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遗存,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踏着历史的长河缓缓步出九门口长城,阴雨天气转眼间云销雨霁。回眸凝望,相机的快门声、摊贩的吆喝声、游人的欢笑声……热烈的烟火气在长城脚下升腾。

  《日报》(2024年09月29日 10版)


推荐新闻
最新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