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产品中心>正文

【虎扑】解析古代画论的一个新视角——读张晶《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 韦德(中国)体育-伟大始于1946  更新时间:2024-11-10 00:24:14

  编者按:书页轻翻,解析角读讲如流水潺潺,古代古代淌过千年的画论画论时光,沉淀下岁月的新视智慧。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张晶中国第29个“世界读书日”,本版特邀3位知名学者分享他们案头的解析角读讲虎扑艺术书籍,期待与您一同在阅读中领悟艺术的古代古代真谛、追寻内心的画论画论平静与美好。

  张瑞田

  张晶是新视艺术评论家,谈古代画论,张晶中国有特色、解析角读讲有个性,古代古代有他独有的画论画论感悟。原因不复杂,新视他筑基中西艺术理论的张晶中国深厚沃土,结合自己对中国文艺美学的研究,聚焦古代画论,一定别有洞天。

  中国古代画论丰富奇妙,与中国哲学存在贯通之处。谈画论,b站离不开“道”,“道”是什么,与“艺”的关系如何,这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古代画论,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一价值取向,对以后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张晶说道:“对于中国画而言,技法通于形上,达于大道。笔墨‘丘壑’总是与宇宙造化相通的。所以,中国古代的画论,其立论多是于画家与自然、画家与社会的互通往复中展开的。”

  张晶不是文心一言一般性地诠释古代画论的精髓,而是以经典文本的核心命题为开掘通道,使画论中的美学脉络得以彰显。

  在《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以下简称《十九讲》)中,他谈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他阐释中国古代画论的方法和目的。张晶对宗炳甚为欣赏,宗炳以山水为心灵的故乡,陶醉自然、乐在其中,“栖丘饮谷,三十余年”,拒绝朝廷征召,显示出强大的人生自信。宗炳晚年无法远行,便以画画的方式,领会山川之妙,是为“卧游”。文献载录,妙趣横生:“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解析古代画论的一个新视角——读张晶《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封面

  “卧游”,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的人认为,文人“卧游”了,百姓谁来教化?“卧游”是不是自私的行为,与社会教化背道而驰了呢?其实,当艺术的终极价值从广泛性的“教化”变成个体性的“陶冶”,艺术本身就有了升华。高台教化,应该是艺术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全部。宗炳的“卧游”告诉我们,“游”的感觉,一定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关键是,“卧游”应该是领悟“道”的重要步骤。

  王微在《叙画》中说道:“以图画非行,成当止艺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也就是说,画画,不是直取对象的真实,而是摄取对象的魂灵。画不仅具有图形的工具性作用,应该像《易》一样推测自然与社会的变化,破解其中的奥秘。进而强调,画画是一种纯粹的、高贵的精神活动,“金石之乐,珪璋之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王微有一个观点引起我的注意,他希望画作能够达到书法一样的社会文化高度,“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作为美术理论家,他把书法看得很重。对此,张晶深有感触,他认为,王微揭示了绘画的艺术性质,他强调,绘画要超越实用地理图形的描摹,以山水形象所蕴含的灵性,形成审美功能。难能可贵的是,王微所说的“灵”,不是与“形”并列,而是融会在形之中。

  《十九讲》包含了南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姚最的《续画品》,谢赫的《古画品录》,旧题萧绎的《山水松石格》,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唐代王维的《山水诀》《山水论》,杜甫的“题画诗”,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张璪的绘画理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五代荆浩的《笔法记》,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董逌的《广川画跋》,苏轼的画论,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南宋邓椿的《画继》。这些名篇佳作,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标注了中国画的源流,以及创作方法、题材选择、美学追求。

  抚古思今,张晶对古代画论的阐释过程,会让我们想到今天的中国画创作。画幅大,色彩绚丽,技术精湛,视觉效果非常好。不过,细细品咂,总觉得画与人之间存在距离,也就是说,画中无人(画家),画中也缺少生命的温度,看了,觉得好看,没有更多的感受了。苏轼论画,让我们想到很多问题,他很少从笔法、线条来分析画家与作品的风格和价值。他常使用“形”与“神”、“理”与“意”这样的概念品评画家的作品。他推崇李公麟的画,理由是,李公麟能够熟练处理各种题材、各种对象,还能将诗人的“情致”投射和融化到完美的笔墨图式之中。诗人的“情致”,是不是当前美术创作缺失的品质呢?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张晶看到了画与人的一致性,因此说“技法通于形上,达于大道”。的确如此,画画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活动,还是人的智慧与情思的形象展开。其实,张晶的这本新书,是写给当代画家的,他把古人论画的哲学视点和文化方向和盘托出,所涉及的画画问题,颇多机锋,让读者心有所悟。


推荐新闻
最新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