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4最新版登录>正文

【b站】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气质和意蕴——谈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 韦德(中国)体育-伟大始于1946  更新时间:2024-09-17 04:30:41

  【艺点】

  作者: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

  中国油画至今已走过了逾百年的挖掘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西方油画——无论是中国质和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后印象派时期的各类经典绘画,还是传统20世纪的潮流艺术,中国画家都能够深入研究学习,艺术意蕴在多种绘画语言形式上均有探索借鉴。审当代油画来自欧洲,美气b站经过几代中国油画家百年来的谈中实践与传播,与博大精深的国油中华文化融合,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国人喜爱。油画具有国际通用语言,中国质和可以很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统体现中国精神,艺术意蕴彰显文化自信。审当代

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气质和意蕴——谈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

夯歌(油画) 王文彬

  内化东方审美境界

  西方绘画早在19世纪就潜伏着再现与表现的分歧,导致塞尚之后油画艺术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从而进入20世纪现代艺术的征程。其中,东方绘画的影响是因素之一。近代“东风西渐”与“西风东渐”促进了彼此的绘画发展,让油画这一国际性绘画语言在东西方都充分展现魅力,文化的交流互鉴在油画领域得以印证。在国际化视野中,绘画空前活跃,知网具象油画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观念写实、中国表现、意象油画、写意绘画等相继出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绘画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很遗憾,这些探索大多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未触及本质。油画所表达的中国精神应该是内化的东方审美境界,而不是类似中国画的表面效果。

  中国绘画有工写之分,中国文人画传统以意象之美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具有形而上抽象思维和想象发挥的余地,线条、笔触、色块通过画家的布局安排组织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强调再现描摹客观世界,而是透过可见的世界表现不可见的真实。中国人注重浑然一体的宇宙观,中国画家不难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中国绘画历来注重意境、优酷气韵、章法、笔墨等问题,以及各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和谐平衡,阴阳、强弱、虚实、刚柔、轻重、大小、方圆、冷暖、节奏等因素相互转化,在整体中形成鲜活的、内在统一的生命体。“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总结了绘画最核心的问题,不仅适用于中国画,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画家去创作油画。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淀,如果一味强调丢掉包袱,容易导致肤浅浮躁的倾向,使当今的艺术走向迷途。自觉地对传统文化再审视,重新发掘东方艺术的审美气质和意蕴,已成为很多油画家的兴趣所在。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它将形而上的思维糅在艺术语言形式之中,呈现出东方艺术的审美品质,把意蕴美、灵性美放在首位。当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汇一定会产生新的火花。在这片富含悠久历史的东方园地耕耘,仍然有着丰富的、极大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孕育出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艺术果实。

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气质和意蕴——谈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

霸王别姬(油画) 林风眠

  从容面对新技术的挑战

  在图像时代,绘画面临诸多挑战。我在油画教学一线工作,也经常参加各种学术展览评审工作。据我多年的观察,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善于运用现代电子设备,获取图像的方法很多:一种是直接用PS手段拼凑图片,直接临摹照片;另一种是用设计方法实现各种炫酷的效果,然后再进行制作。这些都是一些技术性的手段,与油画本体语言的表达仍然存在差距。现在视觉资源极其丰富,我们眼目可见的过于庞杂,需要屏蔽、甄选,不能被过多干扰。过于追求刺激炫酷的眼目情欲,将自由与放纵混为一谈,容易使人陷入荒诞与沮丧之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绘画产生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油画将何去何从?对此,我个人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过于技术性的绘画可能会被淘汰,情感、心灵层面的精神性表达则会显得更为珍贵。造型的语言、绘画的技巧是从思想的土壤当中逐渐生发出来的。创新不是横空出世,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仍然要从现实与传统中获得动力,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艺术史是鲜活的、动态发展的,艺术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1839年照相机的发明使得许多人感到“绘画死亡”的危机,但是近200年过去了,绘画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呈现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生命力。我想,新技术在新时代也会对中国油画产生新的推动和影响。

  点亮心灵之光

  时代向前,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希望看见油画的未来,未来的基础就在当下。每个时代都有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画家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就已呈现多样化的面貌,理想的、现实的、乡土的、批判的、玩世的,艺术家的各种情感都能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现实世界是艺术家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不管哪一类绘画都反映出画家的境界、格调、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扩招,除了传统的八大美院以外,各类综合大学也争相增设美术院系,美术专业毕业生大量增加。与此对应,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数量也大幅增长,只是这些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完全转化成质量的提高。有很多作品,缺少人文关怀,只是一味追逐市场,产生同质化倾向,失去特有的内涵。

  东西方艺术其实在艺术追求的最高精神层面上是一致的,伟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有作者深入的灵性觉察和思考。超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面对人性共同的问题,中国油画的未来同样需要回归心灵。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具有独立人格的灵魂可以自由飞翔,思想可以在艺术的天空里自由驰骋。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无声胜有声,文字不能到达的地方,艺术可以抵达。作品可以“发光”,可以给观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绘画乃“无用之用”,只是单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不应以实用功利为目的,因为恰恰这些“无用之用”,在历史的时空中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艺术是人与自然的交汇点,自然中并不存在艺术,只有丰富的变化,需要艺术家去发现、捕捉。山川云朵,落入心中,一经裁剪,便成艺术。画家是实现感官与精神统一的人,融理性思维于感性创作中。生活与大自然的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绘画是与自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生活中寻找宝藏,在平凡中寻找美。

  境由心造,心外无物。绘画是视觉艺术,离不开光。黑白、光影、色彩等所有造型的因素都离不开对光的依赖与感受。这是对物理之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心灵之光的感应。心灵被光点亮,内心有光,画笔才会被光照耀。我们或许都见过,很多绘画都是无光的劳作,如果心里没有光,只是用昏暗的画笔穷尽技巧,也很难打动人。艺术家个体虽然卑微渺小,但是在画布面前,你是主人,你可以在自己作品面前宣告: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光不单是物理的光,更是由里而外发出来的心灵之光,哪怕只是一丝微弱的光,也可以给人带来温暖。

  《日报》(2024年08月04日 12版)


返回顶部